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普洱文化 > 历史传承

        虽然“茶艺”一词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才从台湾传过来的,但是茶艺起源于何时?我们不妨从历史文献里去寻找答案。中国最不缺乏的就是历史,这得益于:我们很早就发明并运用文字符号记录生活的智慧祖先。在《礼记·地宫》里,记载着西周时候宫廷里已设置了“掌荼官”,司掌宫廷茶事与以茶祭祀宗庙等礼仪活动,按照我们今天的思维去想象,那时候的宫廷茶事和茶祭仪式,当是今天所谓茶艺形式的最初萌芽了吧。

        《赤壁》里面穿插了不少有关饮茶的内容,尤其是骊姬为曹操煮茶的那一段,详细展示了置碳、燃炉、煮水、烤茶、烹茗、激花、点茶、分盏、敬茶等古代茶道礼仪,让看电影的观众大开眼界,也让电影里的曹操进入了神情恍惚的状态,以至于错把煎茶的骊姬当成了画中的小乔。“小乔我最欣赏你的茶艺了!”一句轻叹脱口而出,而且是那么的情不自禁,把英雄内心的柔情一面表现到了极致,也把中国茶艺的魅力表现到了极致。谁说电影拍的滥?谁还怀疑吴宇森导演的不高明?

        爱江山更爱美人——符合英雄的逻辑,爱喝酒也爱喝茶——符合曹操的人物性格,因为他集文韬武略于一身。曹操爱喝酒是出了名的(而且给人感觉很会喝酒),这似乎缘自于他那首《短歌行》中的千古名句:“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”。从曹操喜欢喝酒的这一点来看,曹操爱喝茶应该是真实可信的。三国时期魏人张揖在《广雅》中记载了当时制茶与饮茶的方法:“荆、巴间采叶作饼,叶老者,饼成以米膏出之。欲煮茗饮,先炙令赤色,捣末,置瓷器中,以汤浇覆之,用葱、姜、橘子芼(掺和之意)之。其饮醒酒,令人不眠。”这是我国关于制茶和饮茶方法的最早记载,它告诉我们:当时饮茶方法是“煮”,是将“采叶作饼”的饼茶,烤炙之后捣成粉末,掺和葱、姜、橘子等调料,再放到锅里烹煮后当作特殊饮料来饮用。这也说明了那个时候人们饮茶的目的:多是为了醒酒和提神(不眠)。而且这种目的性的饮茶方式一直延续到唐代,随着寺庙里的僧人开始尝试清饮(单纯的煮茶和泡茶喝)并逐渐推广到更广泛的社会阶层之后,才有所转变。

        由于喝酒会令人兴奋的,尤其打了胜仗的时候,那酒必然要多喝的,也最容易喝醉。喝醉了咋办?明天还要继续征程打仗呢!嘿嘿,别担心,英雄自有醒酒妙方——美人煎茶。

        当貌似小乔的骊姬两手捏着盏口恭恭敬敬地跪请曹操喝茶时,曹操却一脸严肃地纠正道:“不是这样的,再来。” 骊姬脸色稍红,立刻把奉茶的手势改作两手掐在盏沿之下。太讲究了!仅此一点,曹操就可以称得上为品茶赏艺的行家里手。

       如果说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?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”是曹操酒时酣言的话, 那么,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但为君故,沉吟至今。”则是否可以理解为醒酒之后的情感流露呢?我不敢揣度,更不敢断言。

        谁说战争让女人走开?最起码,在电影《赤壁》里,小乔的一杯清茶延误了曹操发起进攻的最佳时机。一杯茶,一个时辰,一场战争,一个败局。这就是曹操喝茶的代价。但是,他能怪谁呢?小乔不是说了吗,丞相,你就像这杯茶一样,太满了。而你到了东吴,会有人为你倒空的。

        每一次品味,都是一种成熟!

搜索:  
版权所有:安宁海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 §  技术支持:鹰领创意 滇ICP备14004301号